中国对知情权的历史贡献

中国对知情权的历史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文化相对论为基础,发展出一套官方论调,主张人权是「西方」的概念,不适用中国国情。 但事实恰恰相反:纵观中国历史,人们从未停止争取更完善的知情权,而知情权在当今的社会仍扮演重要角色。

翻开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中国社会对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支持一直存在,这和文化相对论的主流叙事相反:根据文化相对论,中国独特的发展途径无法与注重的人权的「西方价值」 互相调和。

不论是中国在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或是中国公众对基本权利的正当渴望,知情权一直都位居中国历史贡献的核心。

中国极早开始发展现代新闻业

中国是印刷术的摇篮。 印刷术在西元八世纪问世,三个世纪后,活字印刷进一步扩展,使得资讯得以在全球大规模传播。 中国早在西元十世纪就已经开始发展新闻业,当时已有民间创办的私报,与官方公报互别苗头—其中某些报纸还遭当局禁止。

中国在19世纪末亦为日报的发展做出贡献,尤其是1874年创刊的《循环日报》,创刊之时已设有政论版。 20世纪初,中国报业的发展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准,代表各种政治光谱的刊物百家争鸣,其中包括知名知识分子陈独秀(1879-1942)创办的文学杂志《新青年》。

中国在1980年代和2010年代之间拥有相对开放的新闻环境,使得《南方周末》、《财新》等调查媒体能够激发舆论对贪污、环境破坏、公卫威胁等议题的关心,大幅促进社会进步 ,从而迫使政治决策者承认并处理被揭露的问题。

中国哲学与政治论述的基石

从刘德(西元前160-129)到史学家司马迁(西元前145-86)、史学家班固(32-92)和官吏罗典(1150-1194),许多中国思想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不约而同 提出言论自由、公共协商和人民参政的概念。

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1854-1921)、梁启超(1873-1929)、胡适(1891-1962)等众多先驱,都大力提倡、实践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从1910年代提倡科学和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期间武装冲突和社会动乱频繁,多元主义早已成为中国主流社会的一部分, 观点、方向相异的独立报及 杂志也呈现百花齐放的荣景。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季鸾、成舍我、邵飘萍、邹韬奋等优秀的新闻记者广为人知。

2008年,刘晓波(后获诺贝尔和平奖)等知识分子和维权人士发表《零八宪章》,在第11点主张呼吁中国当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中国公众持续提出诉求

自古至今,中国公众从未停止表达对充分行使知情权等人权的渴望。 放眼中国近代史,从1978年的西单民主墙到1989年的民主运动,中国公众不断提出诉求,争取言论、新闻自由等知情权。

抗议民众在1989年参与民主运动,呼吁政府进行政治和民主改革;知情权是他们的核心诉求之一,就算是最血腥的镇压行动阻止不了他们合理的渴求。ci

2000年代以降,民众屡次自发性抵制网路审查,2014年和2019-2020年香港爆发大规模民主示威,2022年发生「白纸革命」,各种抗议运动都证明了中国公众维护基本权利的一贯立场, 其中知情权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