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鐵路事故曝露官員貪腐情形

2011年:鐵路事故曝露官員貪腐情形

2011年7月,浙江溫州發生火車追撞事故,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傷。儘管政府試圖壓制相關報導,《財新》等眾多中國媒體仍成功揭發中國鐵道部因貪腐,而忽視高鐵建設過程中的安全要求。這些爆料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憤怒。

事故發生數個月後,《財新》進一步深入調查,並且在封面報導中揭露中國高鐵系統設計師張曙光2002年以約86萬美元的價格在美國購買豪宅,但他的月薪只有300美元左右,後來發現他在十年間收受承包商的賄賂金額高達800萬美元。張曙光因此被判死,後來改判無期徒刑。

關於《財新》

《財新》是中國少數的私營媒體之一,2010年由記者胡舒立創辦,現在仍持續發表批評性調查報導。《財新》在揭發政府處理Covid-19疫情的情況後,2021年被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國家網信辦)從預先批准的《網際網路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中刪除,大幅減弱了傳播力和影響力。即便如此,截至2022年為止,仍有90多萬名付費讀者《財新》,是英美之以外全球最大的訂閱媒體。

「張曙光浮沈」

記者 谷永強 王晨 章濤

對周圍的鄰居來說,沃爾納特市(Walnut)皮埃爾路688號的中國房主非常神秘。

從洛杉磯市出發,沿60號高速公路行駛35英里左右,便是中產階級和高收入階層聚集的沃爾納特市。這座城市的3萬多人中有60%以上是亞裔。冬天的加州地區因為乾旱,從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多是衰草荒山,進入該市後卻一片春色,居民區內多種植常綠植物。張曙光和其妻王興在洛杉磯購置的豪宅便在其間。

這套別墅佔地近3萬平方英尺(約合2793平方公尺),住房面積為4100平方英尺(約合381平方公尺),擁有五間臥室。和皮埃爾街區其他房屋一樣,這套別墅有圍牆將房子與馬路隔開,院內綠樹環繞,草坪打理得整整齊齊,大門上還裝飾著聖誕標誌的雪花。一切都顯示房屋有人打理。附近除草的墨西哥工人表示,偶爾會看到中國人駕車進出。

但財新記者12月間數次探訪該處,門鈴均無人應答,門口的信箱內也空無一物,掛在該戶名下的電話提示已經停用。

一牆之隔住著的一位美國女士告訴財新記者,自己在此地居住多年,但「幾乎不知道隔壁還住著人」。男主人僅見過一次,女主人大概三四次,她猜測都是中國人,40多歲,從不參加社區活動。

688號的神秘房主正是有「中國高鐵總設計師」之稱的張曙光和妻子王興。

2011年1月中旬,山西晉城女商人丁書苗被抓不久後,張曙光便趕至美國,將這棟原本由他和王興共有的別墅全部轉入王興個人名下。王興則在同一時間關閉了她在工業市(city of industry)一幢高級辦公大樓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位於該樓308室,王興已租用至少十年之久。

一個月後的2月28日,張曙光被停職審查的消息公佈。

火線升遷路

張曙光作為劉志軍的親信,主要負責高鐵引進的談判和建設,所掌運輸局本身又是鐵道部最核心的職權部門,因此一舉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

2002年11月,張曙光和王興二人以全款購得此屋。當時僅過戶稅(documentary transfer tax)就交了946美元。以此推算,張王二人買下這套別墅大概花了86萬美元左右(洛杉磯郡過戶稅稅率為每1000美元交1.1美元)。

別墅所在學區擁有沃爾納特市高級中學等多家教學水準頗佳的中學,附近還有著名大學Pomona文理學院,因而備受華人青睞。附近執業20多年的仲介羅莎表示,這個街區少有房屋出售,現在的市價「100萬美元肯定逃不掉」。

2002年的86萬美元不是小數目,按照當年匯率(1∶8.28)相當於人民幣712萬元。很難想像,一個每個月賺2200多元工資的鐵道部客車處處長在美國買得起這樣的豪宅。在美國置業多半可歸功於其妻王興生財有道(詳見下篇「集便器中間人王興」)。

2002年的張曙光正處在人生低谷。他在1998年當上鐵道部客車處處長,負責審批地方鐵路局的客車更新計劃和進京、進滬的列車時刻。但因為各方面對他「反映」不好,2001年他被部裡外放到瀋陽鐵路局擔任局長助理,雖屬平級調動,職權卻大大縮水。

不過,這是一段短暫的蟄伏期。2003年3月,隨著劉志軍接任鐵道部部長,張曙光很快開始了他的火速升遷之路。2003年4月,張曙光調任北京鐵路局副局長,升了半級。不到半年又被調回部裡,出任鐵道部裝備部副部長兼高速辦副主任,負責高鐵技術引進。2004年,張曙光又被提拔為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兼副總工程師,後被稱為「高鐵設計第一人」。

張的位置相當特殊。以職位來說,張曙光雖然不是副部長,但作為劉志軍的親信,他主要負責高鐵引進談判和建設,運輸局本身又是鐵道部最核心的職權部門,主管鐵路運行計劃及發展規劃,多重因素相加,張一時風頭無兩,成為鐵路系統炙手可熱的實權人物。此後在2007年和2009年,張挾高鐵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參選院士,雖有各方鼎力相助,又有鐵路企業組建的助選團上下打點,終因有人執意反對而落選。

時至2011年,借「4萬億」之機,由劉、張二人一手推動的高鐵建設已經全面展開,成為令世界震驚的「奇跡」。一時間,連《金融時報》中文網站都在討論中國什麼時候會把高鐵從北京修到倫敦。但在烈火烹油的繁榮景象之下,張曙光已有騎虎難下之感。

2011年1月中旬,丁書苗被抓不久後,張曙光嗅到了危險,開始切割相關財產關係。2月28日,張曙光被停職審查。一位接近張曙光的人士透露,張被帶走調查後不久「頭髮就全白了,背也駝了,還患了嚴重的糖尿病,整個人今非昔比」。

在他停職期間,有關他的貪腐傳言沸沸揚揚,傳聞中的涉案金額高達20多億美元,不過都是未經證實的傳言,從財新記者初步瞭解的情況來看,目前能夠確認的是張曙光在美國的房產,及其妻王興對於列車集便器市場的操縱。據鐵道部內部人士透露,張目前被關押在濟南,對他的調查還沒有結束。

在財新記者的採訪過程中,在張的同情者和反對者眼中,張的形象兩極分裂。反對者將他描述為不學無術卻熱衷於溜須拍馬、沽名釣譽的投機分子。但在鐵路機車建設領域,很多人對張的遭遇不無惋惜,他們一方面佩服其工作能力、肯定其在高鐵建設中的貢獻,另一方面亦對他和其家人操縱招標頗有微詞。

或許,這兩面都是真實的張曙光。

擠進客車處

沒有人想到張後來能升至高位

張曙光今年55歲,祖籍江蘇溧陽,父親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幼年時因父親工作調動,他隨家人遷至新疆生活。1982年從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車輛專業畢業後,張被分配至上海鐵路局蚌埠分局蚌埠車輛段工作。

據一位張曙光的同事透露,張「從基層做起,用了近十年時間升至蚌埠車輛段副段長」。1991年底,張被調至鐵道部機車車輛局驗收室擔任管理工程師。這次調動的職位雖然同為科級,但從基層到部裡,這一步堪稱魚躍龍門。

張曙光身高近一米八,相貌堂堂。他和妻子王興都曾就讀於蘭州鐵道學院。王興1960年出生,比張曙光小四歲。「雖然王興貌不驚人,但父親當時是鐵道部裡的『老人』,資歷很深,和部裡很多人都很熟悉。」前述張曙光同事如此表示。

王興的父親王亞良於上世紀80年代初曾在國際鐵路聯盟中國駐波蘭辦事處任職,80年代中期擔任鐵道部外事局副局長一職。當時鐵道部經常去波蘭開會,王亞良負責接待。

據另一位鐵道部內部人士透露,張曙光初到鐵道部時沒有地方安置,直到1992年初車輛局成立驗收室。在同事眼裡,當時的張曙光「並不起眼,很普通的一個人」,沒有人想到張後來能升至高位。

張曙光很快熟悉了部裡的工作,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客車處。上世紀90年代初期,客車處是車輛局的實權部門,以「接觸面廣和水深」而著名,其職能一是編制每年的新造客車計劃,在鐵道部下屬機車製造廠間分配各廠的製造指標;二是負責審批地方鐵路局的客車更新計劃,這對地方局非常重要,就連劉志軍在瀋陽局當局長時也要「跑部」多要指標。

前述鐵道部內部人士回憶說,「下面鐵路局需要新客車,但分配權在客車處處長手裡,所以鐵路局都要和客車處拉關係。有次客車處處長去瀋陽出差,劉志軍親自接送,吃飯時敬酒。劉志軍酒量不大,非得和他喝六杯酒,希望客車處能給瀋陽局60輛客車,但當時的客車處處長最終敷衍了事。」此外,客車處還負責確定各地方鐵路局每年開往北京、上海的列車時刻、次數,同時審核批准科研計畫和分配科研經費。

在驗收室工作兩年之後,1994年初,張曙光私下透露希望調往客車處,當時客車處的領導同意「讓張曙光過來先待三個月試試」。其時,客車處連處長共五個人,副處長一職一直空缺。1994年,張曙光填補了這一空缺,從此展現出出眾的溝通能力。

初擁豪宅

張曙光在客車處任職時就已家產可觀,超出其正常收入

在2001年鐵道部部屬機構改革之前,客車處位置很關鍵,是機車製造廠和地方鐵路局的主管單位之一,對各機車製造廠和鐵路局的設備物資招標擁有很大話語權。因此,對國內大量中小機車配件製造商來說,直接獲得鐵道部客車處首肯是進入鐵路市場的捷徑。

「鐵道部下屬的客車廠只負責系統集成,很多零部件由供應商提供。如果供應商和客車處的人關係好,就能成為鐵道部指定的零件供應商,業內叫點裝,產品就能賣出高價。」一位鐵道部退休人士表示。

張在客車處任職時的一位同事則說,「張曙光擅長交際,很會來事」,很多對外的交際應酬都由張出面。客車處經常要參與鐵路設備物資招標和展會,張很願意去,有時還要5萬元的出場費。

在張曙光調任客車處之前,已有多人因招標受賄出事。上述接近張曙光的人士透露,張剛到客車處時,時任處長亦曾告誡他要潔身自好,「張當時也說下面因為招標找他的人很多,家門被堵著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承諾以後要公事公辦」。1998年,張升任客車處處長。

但張到客車處不久,就有各地的廠長私下反映對張的感覺「不太好」,「要條件,給好處」,但都不明說具體事情。期間鐵道部內部還曾傳聞,有人舉報廣州一家機車冷凍機廠想進入鐵路市場,給張曙光送了30萬元。

財新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對於張的批評當時只有口頭反映,並沒收到真憑實據的舉報,部領導和黨組決定將張曙光以「下去鍛鍊鍛鍊」的名義暫時調離,以「離招投標遠點」。2001年,張曙光被調至瀋陽鐵路局擔任局長助理。對這個決定,時任副部長的劉志軍還頗有意見。

張曙光當年是否已有問題?至少從財新記者的調查來看,張曙光當時就已家產可觀,超出他正常收入。而張曙光的妻子王興已經赴美,成為一家名為Micropher(馬克夫)的集便器廠商在中國的獨家代理。在她的幫助下,馬克夫很快打入中國市場,2003年前一度是鐵路集便器的主導品牌。

早在1999年10月,王興就以個人名義貸款購買洛杉磯一套34.6萬美元的獨棟住宅,並於次年將房屋轉為和張曙光以夫婦名義共有。2002年底,王興以61.5萬美元的價格將此房屋出售,隨即又和張曙光聯名,以約86萬美元買下本文開頭提到的688號豪宅。

結識劉志軍

張曙光之所以能夠成為劉志軍的鐵桿親信,關鍵在於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其想法

曾與張曙光共事的多位鐵路人士證實,張曙光和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關係非同一般,是劉的鐵桿親信」。張曙光後來步步高昇,正得益於劉志軍的大力提拔。

鐵道部一位退休人士透露,張曙光和劉志軍1997年已經認識;1998年張曙光調到客車處後,兩個人的關係更加密切起來,「當時劉志軍任鐵道部主管運輸的副部長,負責提速試驗,需要客車處的人現場配合」。

劉志軍以「工作拼命」著稱。「這個人在工作方面沒的說,是個拼命三郎,經常晚上12點還叫人去開會,開到早上3點。」前述消息人士回憶說,當時的客車處處長年近退休,扛不住頻頻半夜開會,「幾番折騰之後,客車處處長就派張曙光去應付劉志軍」。張曙光由此進入劉志軍的視野。

據一位接近張曙光的人士透露,有一次劉志軍半夜打電話給張曙光,問他在幹什麼,張說在處理電務故障,這給劉志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8年10月,原客車處處長退休,張曙光官升一級,正式出任車輛局客車處處長。從多位接近張曙光的人士描述中可以看出,張曙光之所以能夠成為劉志軍的鐵桿親信,關鍵在於他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劉的想法和命令。「劉志軍愛熬夜,張曙光夜裡就陪著劉志軍;劉提出什麼問題,張曙光都能提出些辦法;劉志軍愛好女色,張曙光就給安排。加上張曙光和劉志軍一樣在人際交往方面會來事,兩人很對脾氣。」

2003年3月,劉志軍出任新一屆鐵道部部長後,張曙光的升遷之路就此打開。鐵道部很多人都知道,劉和前任部長傅志寰的關係並不融洽。傅志寰在提候選人名單時沒有提劉志軍,中央考核組下來考核時也提了不同意見。

「劉志軍一上來,就取消了剛成立不久的客運公司,這是網運分離改革的試驗田;又把傅志寰提拔的多名局級幹部進行了崗位調整。」一位鐵道部「老人」告訴財新記者。

劉志軍燒的第三把火,是建立自己的人馬。據上述鐵道部退休人士透露,劉志軍上台後,直接從鐵道部此前不得志人員名單中選人,張曙光即在此列。

2003年4月,張曙光從瀋陽鐵路局調任北京鐵路局,出任北京鐵路局副局長。隨後不到半年即調回鐵道部,出任鐵道部裝備部副部長兼高速辦副主任,負責高鐵技術引進。雖然張只是高速辦的副主任,但因與劉志軍的關係而掌握實權。按照慣例,鐵路系統內人員至少應在原崗位做滿一年才能升職,但在劉志軍的重用下,張曙光打破慣例,一年多時間就三易其職、一路高昇,2004年即出任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兼副總工程師,號稱「中國高鐵技術第一人」。

高鐵能人

張曙光是劉志軍跨越式發展戰略的第一執行人。中國近年高鐵發展深深地打上了張曙光的烙印

從2004年開始,張曙光的主要工作都圍繞著高鐵展開。劉志軍上台之後,擱置前任已經展開的「網運分離」改革,並提出先發展再改革,鐵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引進國外高鐵技術、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以解決鐵路運力不足的難題。張曙光是劉志軍這一戰略的第一執行人。中國近年的高鐵發展歷程,深深地打上了張曙光的烙印。

很多鐵路系統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對張的工作精神和能力都贊賞有加,他被形容為「很有能力、思維敏捷,開會講話很有感染力,聽下面的人彙報工作也很快能抓住重點和問題」,而且工作非常賣力,「經常和下面通宵開會研究問題」。隸屬北車集團的唐山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說,領導下來檢查工作驗收時,他們最怕的不是劉志軍而是張曙光,因為張懂行,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他眼光一掃過來,我們馬上低頭」。

在劉志軍主導下,2004年至2006年間,鐵道部先後進行了三次重要的高鐵招標,即兩次動車合資招標和京津城際招標。三次招標過程中,鐵道部的操盤手正是時任運輸局局長的張曙光。「當年談判,張曙光背後有中國市場為他撐腰,顯得非常專業,也很強勢。在引進技術談判開始之前,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對外資公司產品價格非常熟悉,只要是想進入中國的,首先價格在市場價的基礎上砍掉三成,否則免談。」南車一位工程師表示。

而在一位參與當年技術談判的人士看來,直到今天,鐵道部當時採取的談判策略仍值得贊賞,「鐵道部在談判中佔據了主導,所有外商都要直接和鐵道部談,中國企業和市場被整合到一起,如果中方不讓步,對方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讓四家外商來競爭,這家不行就找那家。在市場換技術的情況下,當時鐵道部已經做到最好。」而在鐵道部出版的一本宣傳手冊中,一夜之間砍掉西門子90億元競標價格的故事更成為張曙光在談判中的得意之作。

「張也是工作狂,開會講話從不拿稿子,經常是幾個人開會向他彙報,他就戴個眼鏡,拿鉛筆劃拉一下,非常專業的東西,他用簡單的幾句話總結得頭頭是道,點撥也很到位。」北車集團一位經理告訴財新記者。

「他說話分量很重,他很少當眾表揚廠商,一旦當眾表揚某個廠家,那麼北車和南車在招標採購中就不敢忽略這個廠。後來他位高權重,成為運輸局局長之後,很難有廠商直接接觸到他。」一家供貨商表示。

在鐵路內部人士看來,以最快速度發展高鐵客運專線網是劉志軍的戰略,劉從中央要來政策和錢,執行者則是張曙光,二人的膽量和魄力確非常人能及。「在短短五年裡實現了鐵路運營里程翻倍、最高時速350公里,這在國內國外都沒有先例。」

這種趕時間、拼速度式的大躍進給張曙光也帶來巨大壓力。「私下張也表示壓力很大、整夜睡不著覺,感嘆自己陷入太深,已難以回頭。」一位熟悉他的人士說。

在很多業內觀察家看來,鐵道部之所以現在腐敗纏身、安全問題頻發,癥結並不在高鐵本身而在於體制。高鐵該不該建、該建多少、以什麼方式和速度來建,本身是技術性問題;但鐵道部政企不分,在劉的力推之下,高鐵成為滋生腐敗的肥沃土壤,也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根子在鐵道部政企不分,既是政府,也管企業,規章它制定、文件它來發,甚至制定規章時就想好一旦出了事怎麼解釋。這個權力鐵道部很難放棄,因此缺乏改革的動力。」北方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說。

跑院士

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選評選時,張以一票之差未能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數,再次「飲恨」

張曙光自2007年開始申報院士,但終以一票之差落選。

鐵道部運輸局局長為何要申報院士?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院士所帶來的名利,也和劉志軍有很大關係。「劉有心爭一口氣。但劉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讓他的部下去當院士。」

劉志軍上任之後,為了盡快實現「跨越式」發展,他終止國內進行了十年之久的高鐵技術自主研發,包括當時南車研發成功並已投入試驗性載客營運的「中華之星」,轉而引進國外高鐵技術。此舉令負責高鐵技術引進的張曙光在業內樹敵頗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原本張曙光應該申請工程院院士,但之前南車國產動車組研製計畫的帶頭人剛好在工程院,張擔心他們從中作梗、在院士評選投票時帶頭反對他,就申報了科學院院士。」

但張本人並不做學術研究,為了申報院士,2007年3月,張在北京香山一家五星級酒店組織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下稱鐵科院)、南車四方、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一批國內科研機構專家為其寫書和申報資料,「吃住都是國內一家為鐵道部做進出口代理商的國企埋單,從3月開始寫,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寫三本書,5月才完稿」。

「出版時把出版日期改成了2007年1月,之所以出版日期要提前,是為了避免外人以為這三本書是因為申請院士才寫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當時他風光的時候,一堆人圍著。南車四方的幾個工程師是他蘭州交通大學的同學,也曾幫他寫論文、出專著。」南車四方的人士亦表示。

根據《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條例》規定,院士候選人由本學部院士投票產生,其中「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應超過本學部院士總數的一半以上,而獲得贊成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照本學部的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同票數依次入選,滿額為止」。而據上述人士透露,2007年張曙光第一次參選時所獲贊同票數「寥寥無幾」。

2009年,張曙光捲土重來。這次張又重新組織人出版了三本著作,申報當年的院士評選。據多位鐵路業內人士證實,當時有企業專門建立一個團隊為張曙光拉票、逐一拜訪評委,包括安排評選專家去各地出差、參觀動車基地的生產活動,並介紹高鐵技術消化吸收成果,「來回都是公費,每人還送了禮品」。而張手中掌握的科研計畫經費也成為其拉票利器。

但這沒能搞掂所有人。據一位張曙光的前同事透露,「他擔心南車的院士作梗,就由劉志軍出面、南車的幾位領導作陪,請南車的院士吃飯,希望不要反對。」

張曙光的造假行為也遭到舉報。當時南車株洲廠的工程師及鐵科院專家都曾向中科院舉報張曙光造假,院士評委會啓動調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當時被詢問的有鐵科院機車製造專家,鐵道部向鐵科院施壓,希望鐵科院車輛所的人向調查組說明張的申報材料屬實,最終敷衍了事。

結果,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選評選時,張以一票之差未能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數,再次「飲恨」。

他沒有機會再來一次了。

張曙光出事後,一位江蘇溧陽的企業家曾去北京拜訪過他父母。他的父親還保留著當年紅軍長征的習慣扎著綁腿,身體很好。他的母親因張曙光出事很傷心,對她來說,張曙光是她的驕傲。此前老家來人,她喜歡給家鄉的人看張曙光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

現在,張曙光與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均淪為階下囚。在這短短一年間,高鐵安全事故頻發、負債窟窿逐漸浮現,鐵道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近期獲得的2000億元資金只能解燃眉之急,無法徹底解決隨著鐵路債務償債高峰到來日益惡化的鐵路財政。因為缺錢,高鐵建設的步伐不得不一緩再緩,而當年劉志軍極力反對的鐵路改革已如箭在弦。

財新記者曹海麗、段宏慶、羅潔琪、特派紐約記者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